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工作动态
般阳好家风 || 淄川张氏家风
发布日期:2020-06-29 15:16 信息来源:淄川区纪委监委 浏览次数: 字体:【

 始祖子中。原籍河北冀州枣强县。明永乐年间迁来淄川。居淄城南巷。世业农,隐德力田,家世寒微,无缘读书。至六世聪,始读《论语》,补庠生。八世一琴,庠生,纳礼部儒官,学文,岁贡生。任兖州府金乡县训导;敬,明嘉靖三十七年(1558)中举人。万历五年(1577)成进士,授中书舍人。升礼部仪制司主事。十三年因父丧回乡守制,办学授徒,至终。九世敬长子中发酷爱书法,隐居不仕,为当地名书法字。次子至发,致力科举,万历二十五年中举人,二十九年成进士,授玉田知县,任御史、升侍郎,官至礼部尚书、大学士、太子太傅,晋位内阁首辅。

 张氏家族历代仕官迭至,文人辈出,不失为淄邑望族。累计明、清两代涌现了进士2人、举人7人、仕官25人,荫赠9人。家族品德高尚,有优良传统,广受称赞。雍正年间,张氏后人将明崇祯赐给至发的800亩祀田改为西关大集,后成为全国有名的大集市,对发展商贸流通、繁荣经济、增加居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家族重视家教,明万历四十一年八世敩,九世至发创修族谱,至清末已重修四次,一再告诫族人。溯本源,牢记祖先业绩,继承先祖懿德,联骨肉之情,隆本根之庇,仁厚、敦伦,继其芳轨,互助解困,安贫守分,勿作非为,以玷家声。正由如此,得使淄川张氏家族自明初来淄,历时六百余年,至今长盛永传。

 

南巷张氏家训

 

凡我族人:尊尊而长长,老老而幼幼,惟以孝友忠厚传家,徒俭约以示后人,患难则相恤,有无则相通。毋宁负屈,毋宁让人,务使吾家有官若无官。

 

 张  敬  字尔和,号松石,生于明嘉靖七年(1528),淄川县城南巷人,张氏八世。嘉靖三十七年(1558)中举人,万历五年(1577)成进士,授中书舍人。升礼部仪制修主事,授承德郎。敬文行兼优,制法严格,谨慎地禀承法律制度办事。特让其充教习附马,约束皇戚骄贵奢习。后因父丧回乡守制,办学授徒,日文谟习,寒署不辍。人誉敬为“东国硕儒”,称“淄川古文之学,开自张仪部公始”。人文蔚起,作者代兴。推测所由,实自敬为之先导。著《张仪部诗文集》行世。敬天性淡泊,嗜学,博极群书,专力古文,渊博古奥,自成一家。书法学雪蓑道人(苏洲)狂草,字如龙蛇飞舞,使人多不可识。诗和易近人,一时仰重“如太山北斗”。万历十三年(1585)丧父,服未终,卒于家,享年五十七岁。后以子至发贵,累赠光禄大夫、太子太保、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。

 

 张至发  字圣鹄,号宪松,生于明万历元年(1573),淄川县城南巷人,张氏九世。少家境清贫,笃志力学,二十五年(1597)中举人,二十九年成进士,三十年授冀州玉田知县。玉田县境多池沼,淫雨季节,山洪暴发,广淹良田。发勘察地形,建筑堤坝,阻挡洪水,变害为利,百姓感恩戴德,誉称堤坝为“张公堤”。荒年歉收,瘟疫大作,盗贼横行,民不聊生。发动员绅士捐赈,得谷数万斛。亲手制药,随处散发。并将乡里防守人员的费用,由官廪库银支付,减轻农民负担。三十三年(1605)调任遵化县令。此县服役按人丁收税,负担多压在贫苦农民身上,发到县后,将丁口役改为均田役,大大减轻了贫苦百姓的负担。

 三十八年行取赴部,拟升礼部主事。改候补监察御史。四十年授云南道监察御史。四十二年巡按河南。一次在某县驻节,见院内设二貯金柜,左右人说是惯例,他置之不顾,力却之。推荐人才,旧例收受谢礼,发,坚决拒绝收受。恶豪苗之硕,豢养匪首,抢劫杀人,贿通奸吏劫持上官,勒索财物,监司大员不敢制裁,发到后,令刑官将苗逮捕归案,托请人踵至,发不予接见;托情状不予拆阅,按律处死,杖毙堂下。王妃之弟熊朝会,仗势作恶,汴人恨之顿足。发,立案逮捕,熊藏王府,发多次交涉,说“职为朝廷守三尺公案耳!”终于将熊绳之于法。

 四十三年(1615)河南又饥荒严重,发,以饥请留饷银正项,备赈恤。全免附加税捐,以解民困。赈灾中,以身作则,用己积蓄,购买袄袴等数万件发给灾民。崇祯六年(1633)升光禄寺卿。掌管祭祀,官员供俸禄者,侵吞多端。发,依据标准,精心核算,及时掌握粮米的收貯,避免了虚报冒领弊端。请建粮仓。发,所自行预算,以扼官吏欺诈,节国库银巨万。任光禄寺卿二年,事事详核,由此皇帝眷恋益深。

 明朝入相,皆出翰林院,发,以卿寺跻身政地,确属特殊礼遇。外官入相自此始。九年夏(1636年)进礼部尚书。冬加太子太保,兼文渊阁大学士,晋光禄大夫,给四代新衔诰命。发,既执政,写《戒家人书》曰:“毋宁负屈,毋宁让人,务使吾家若无官”。其笃慎如此。是年四月,晋内阁首辅。

 崇祯十一年(1638)谢政归里。回藉后,体察民情,不忘国事,关心乡里。十二年捐资倡建淄川县石城、义仓,代输丁银,捐俸供给士人。崇祯十五年病重,自知人世不久,遗嘱曰:“勿情恤,勿立家庙,勿入乡贤祠,勿用墓志。”终年七十岁。

 

 张泰瑞  字汝符,淄川县城南巷人,张氏十世。明崇祯年间。诸生。以叔至发贵,被恩荫从五品。善输墨,尚气节。从兄泰来遭横逆。曾以侃侃数言,脱之虎口。颜其室曰:“知正轩”,淡泊名利。清顺治四年(1647)谢迁陷淄城被击。年四十五岁,妻谭氏,媳高氏相继自缢。刑部左侍郎高珩撰《一门三烈传》,清乾隆二年(1737)奉旨旌表。给银建坊于墓。曰“一门三烈”,入祀节孝祠。乾隆二十九年奉旨入京师昭忠祠、翰林院功臣馆补行立传,乾隆五十七年恩赐恩骑尉,世袭罔替。

 

 张泰孚  字吉宸,号怀宪,淄川县城南巷人,张氏十世。清顺治二年(1645)拔贡,十七年举人,授山西汾州府孝义县知县。抵任,清核剑套、马鞭费用,立鸣锣申冤之法,严刁告,反坐连坐,代书。常与诸生讲艺。修建鼓楼门,增筑孟公堤,以防水患。非重案,不准派差役下乡。刚刚三个月,士民就沿大路竖旗,歌颂孚的恩德。孚对人说:“我怎能敢沾污我族父(张至发)清白家声啊!”终年六十九岁。

 

 张笃庆  字历友,号厚斋,又号昆仑山人,昆仑外史,生于明崇祯十五年(1642),淄川县城南巷人,张氏十二世。庆聪明绝人,才高学富,极富词藻,才华横溢。作文千言,一挥而就。十四岁作《梦游西湖赋》。十七岁与李尧臣、蒲松龄等结“郢中诗社”。二十岁已有乐府诗二百首。康熙六年(1667),督学施润章,推荐赴“博学鸿儒科”,业有成议,庆力辞不就。康熙二十五年(1686)二月,考选济南府贡生第一名。候选教谕。后会试履次不弟,遂绝意进取。退居昆仑山下,寄情史籍,发奋著述。《四库全书》评庆“才藻富有”。刑部尚书王士祯评庆“汉澜翻笔底,真冠古之才。七言歌行,尤为擅场,不失崆峒,大复家法”。督学施愚山称庆文“舌光如电”。时人称庆“新作诗句,磊落雄奇”。“生平撰述足与人高,浩瀚如烟海”。著有《述祖德诗》、《班范昉截》、《八代诗选》、《五代史昉截》、《西汉高士赞》、《昆仑山房诗集》、《燕游草集》、《古文集》、《厚斋自著年谱》等。藏于家。康熙五十年(1711)卒。享年七十岁。

 

 张  元  字长四,又字殿傅,号榆村,生于清康熙十一年(1672),淄川县贾村人,张氏十三世。笃志好学,博闻强记,力学过人。居恒手不释卷。邑廪生,雍正四年中举人。品格高尚,性格开朗,生平无疾言遽色,与人交,始终如一,不汲汲于利禄,致力教学。元于时艺功最深,治学严紧,谆谆善诱,学子多所造就,有时同年中举者达八人,深得时人赞许。元文风擅长散文与韵文交织,诗学其族父昆仑山人笃庆,师法神韵派诗宗王渔洋,与历城朱令昭、胶州高凤翰等结“柳庄诗社”,高简古淡,自成一家。著作颇丰,有《四书大小题稿》、《书香堂制艺集》、《绿筠轩诗集》、《平山诗草》等行世,并为文学家蒲松龄撰《墓表》,帮助朱湘后人抄录全套《聊斋志异》传世。其笃志好学类如此。乾隆二十年(1755)卒于任。享年八十三岁。



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